6月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 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两项国家标准。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对这两项国家标准进行解读时强调,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挑战,需要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发挥好领导的核心作用。
“当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将务实做好两项国家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推动企业依据国家标准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其他关键亟需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持续探索以标准为引领的两化深度融合实践路径。”谢少锋表示。
两化深度融合需标准引领
对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提出背景,谢少锋指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工信部一直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作为全系统共同责任。《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开展制造强国建设。当前,标准引领既是全球主要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部署的通用做法,也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面对新的形势,工信部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引领,系统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有效工作方法。
据介绍,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工作部署,参考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标准做法,工信部组织相关单位研制形成了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2014年1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形式公开发布;2016年结合企业贯标评定实践又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2017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12号公告,《基础和术语》《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核心内容涉及四个方面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组族。作为标准族中两项核心关键标准,《基础和术语》给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及其定义,《要求》明确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具体的内容,可作为企业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通用方法。谢少锋表示,本次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核心内容涉及四大方面:
一是强调了将新型能力作为两化融合的主线,引导企业获取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次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引导企业紧密围绕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准确识别、有效打造、稳定实现和动态调整这一主线,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进而不断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明确六个导向。作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理念,本次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引导企业以融合和创新的理念系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以效能效益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以综合集成为突破口、以流程化为切入点、以服务化为方向等六个推进两化融合核心导向,帮助企业快速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出九项管理原则。作为企业本质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次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提出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等九项管理原则,是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确保企业把握融合本质、规范融合管理、获取融合实效的关键。
四是构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方向、融合路径、推进机制。本次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指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循环、要素循环、管理循环构成。战略循环指明了企业两化融合“往哪儿走”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将两化融合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明确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通过打造新型的能力,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落地。要素循环明确了两化融合“做什么”的融合路径,从操作层面规范了企业全要素协同创新过程,引导企业围绕新型能力及其目标,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管理循环给出了企业两化融合“怎么做”的推进机制,引导企业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策划、实施与改进的管理机制,规范两化融合过程,推动新型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本质贯标是管理体系应用实施根本目的
谢少锋表示,要确保国家标准的应用成效,关键是让企业真正理解、建立和实施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务求本质贯标。本质贯标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实施的根本目的,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应通过本质贯标,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通过机制的有效运转确保战略和新型能力匹配,并通过新型能力的建设和提升,获取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真正发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价值成效。
二是把“一把手”工程作为贯标的必要条件。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挑战,涉及到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变革、要素资源统筹等多个方面,牵涉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职能定位和利益分配,需要将贯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发挥好领导的核心作用,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一致。
三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创新驱动潜能。企业应通过常态化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找准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按照标准的要求,拓展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
四是加快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治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涉及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绩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企业应以贯标为契机,全面树立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流程制度,破除职能分工体系壁垒,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网络,创建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获取两化融合总体成效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