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日报报道,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当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政府如何正确行使权力、切实转变职能,成为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
“这是一场针对政府自身的深刻变革。”连日来,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建言献策。大家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核心是权力的正确行使,重点是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制定者,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政府退出”,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公民、市场和社会
国务院近期公布了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并规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代表委员说,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公民、市场和社会,体现了政府“放手”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勇气。
“虽然我国目前行政审批数量已大幅减少,但诸如‘卖馒头行政审批’、‘双独夫妻生二胎须盖30多个公章’等审批乱象仍不时见诸报端。”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杨维刚说,一旦行政审批无孔不入地大量介入社会自治领域,势必意味着权力的无节制扩张、政府服务职能的异化。
在国务院规定的“政府都要退出”的领域,政府如何退得真正彻底、到位?杨维刚认为,除了原则上的规定要求之外,还须有更加严格的配套制度跟进。
杨维刚说,应进一步明确细化“政府退出”的具体标准界限。比如,什么是“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应有更加明确细化可操作的标准,因为只要有模糊空间存在,就会出现“退”而“不出”的问题。要充分公开“政府退出”的过程程序,具体哪些行政审批事项应该“政府退出”,不能只由政府部门“说了算”,而应公之于众,确保社会的参与监督。
“‘拆庙’就要‘搬菩萨’,‘政府退出’,既要做到具体行政审批的‘退出’,也要进一步做到相关人员机构的‘退出’。”杨维刚还建议,要将行政审批的减少,与政府人员和机构的精简结合起来,并建立“政府退出”的相关问责机制,使“政府退出”真正落到实处。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才能管住政府的“手”,贴近百姓的“心”
“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法律监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代表委员认为,此举意义非同寻常。
“政府工作报告主动提出坚持法律监督,其背后的含义是,政府已经认识到法律监督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一种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省政府参事秦希燕说,这标志着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又迈出了一大步。
“让乱发红头文件、索拿卡要、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滥用权力的现象‘见光死’,让某些 ‘拍脑门决策,拍胸脯吹牛,拍屁股开溜’的领导干部没有市场。”在秦希燕看来,只有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才能管住政府的“手”,贴近百姓的“心”。
不可忽视的是,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把权力放在了透明、阳光的环境下,一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一定会招致这样那样的阻碍。“这就需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加以规范。”秦希燕认为,透明度决定公信度,监督力影响公信力,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法律监督”开了个好头,下一步需要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制定符合实际的配套政策和约束机制,查办一个案件,曝光一批典型,警示一大批干部,用看得见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使依法行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稳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