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葡萄酒消费在我国逐渐兴起,进口葡萄酒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进口葡萄酒利润究竟有多大,其质量如何,对我国市场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这一领域的专家。
“5元成本,售价百元”
“2012年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散装酒进口量为12.16万吨,占进口葡萄酒的近1/3,进口额1.44亿美元。”国内知名葡萄酒专栏作家庄晨说,“如果按750毫升每瓶计算,折合人民币为每瓶5.46元。”
庄晨根据进口酒的贸易流程算了一笔账,这些散装进口酒到岸均价为每升1.18美元,加上48.2%综合税(消费税、附加值税和关税)、清关、运输、灌装、酒瓶包装等费用,一瓶750毫升的灌装酒最低成本不超过20元,经销商通常会以不低于80元的价格供应给超市或商超,再经过商超10%-15%的加价,到了消费者手中,这瓶酒已是百元价格,在餐馆酒店甚至能卖到两三百元。
“正是这样的暴利,让一些经销商热衷于以极低的价格进口散装葡萄酒回国内灌装,这类酒在国外属于级别最低的佐餐酒,甚至只能算是能入口的酒而已。”庄晨介绍。
庄晨指出,如果这些散装酒进口后直接灌装而品质不变的话,还勉强可称为进口葡萄酒,但如果对这些进口原酒再进行勾兑,就完全不能算是进口葡萄酒了。如果有些不规范的厂家,在勾兑中加入非法添加剂,那会产生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本土葡萄酒业雪上加霜”
我国葡萄酒产业虽历经百年历史,但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得到长足发展,仍属于新兴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国际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说,由于欧盟葡萄酒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潜力,几乎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冲击,经营状况、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欧盟对其出口葡萄酒的变相补贴更令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雪上加霜。”庄晨说,“根据我们的研究,欧盟每年对葡萄酒的补贴是在13亿欧元左右。”
酒评人朱立农说,有些欧盟国家对出口进行补贴,但是因为担心引来反倾销的指责,这些国家逐渐将直接补贴改为间接补贴,例如参加展会或到中国投放广告,有相应费用补贴。
在一些国家,如果其厂商来中国做了两万欧元的广告,那么政府也同样会补贴两万欧元,中国红酒网总裁、葡萄酒行业分析师董树国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王祖明也指出,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9%,其向我国大量低价倾销,抢占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
“‘新世界’葡萄酒虎视眈眈”
“目前一些低端进口葡萄酒在扰乱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他们以次充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影响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庄晨说。
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庄晨认为,“双反”税如能成功征收,必将提高低价劣质葡萄酒和“垃圾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起到净化作用。
主营进口红酒的酒美网CEO吕意德认为,如果反倾销成立,也不是对所有欧盟进口的红酒都实行报复性关税,国家会设定一个价格,低于这一价格的红酒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
“业界普遍估计,这个价格临界点是每瓶1欧元或者1.5欧元。”吕意德说。
实际上,来自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欧洲葡萄酒企业的散装进口酒只占10%,来自智利、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新世界”产区的散装酒进口量则大幅上涨,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而许多业内人士也洞察到这一趋势,并呼吁各界关注来自“新世界”产区的散装酒倾销问题。 (记者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