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2月17日刊发《千里退红包》一文,引发读者热议。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云翎村党支部书记杨翠加大年初七乘车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苏省,退还内侄为承办村里路灯工程所送的红包。杨翠加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家心里都应有一杆秤。”
杨翠加“千里退红包”的举动值得肯定,其内心对纪律规矩的坚守更值得称道。对比而言,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就没有这样的纪律定力。面对“有心之人”所送的红包礼金,他们有的认为夜黑风高,送礼的又是“自己人”,收下也没人知道;有的认为红包里面钱不多,表达的是一份“心意”,退回去显得“不给人面子”;有的甚至认为正风肃纪就是一阵风,纪律审查也是“隔墙扔砖头”,不会那么轻易砸到自己。福建省尤溪县城监大队副大队长陈孝荣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两次收受管理对象所送现金节礼,第一次认为逢年过节收点礼品没关系,第二次因为钱被行贿者扔在地上而“无奈”捡起收下。
“千里退红包”和“无奈收钱”涉及的金额都不算大,折射出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纪律规矩观念。杨翠加心中始终有那么一杆秤,在利益诱惑之前站得住脚抹得开面,不远千里送还红包,受到干部群众称赞。陈孝荣口中遵守纪律,内心却不以为然,思想防线屡屡失守,最终受到纪律处分,悔之晚矣。关键时刻,两种不同的认识带来不同的行为选择,最终导致不同的结局。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事实上,若是心中始终有纪律规矩这杆秤,哪有什么退不了的红包呢?
心有所畏才能守住底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正风肃纪成效显著。然而面对中央三令五申和越织越密的制度之笼,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将纪律规矩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在外在约束下勉强“不敢”“不能”,离内心自发自觉的“不愿”还有差距。读者对“千里退红包”的热议,反映出群众对杨翠加不为利所惑行为的肯定和赞扬。现实中一再上演的“无奈收钱”剧本则证明,要让党员干部都在心里真正自觉地划出一根红线,仍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增强政治觉悟,接受外在约束的同时自觉增强纪律定力,在心中始终树好纪律规矩这杆秤。如此才能不忘初心、立稳行远,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选择,避免落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结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229416295@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张毕斋(微信号:cszbz197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